家门口的中山三院 打造粤闽赣边医疗新高地
2023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下称“粤东医院”)迎来又一个重要发展节点:获批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这是粤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也是梅州市医疗高地建设的标志性里程碑。
回顾过去十年,粤东医院自2014年10月8日起全权委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经营管理以来,按照中山三院分院区管理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医疗技术水平和业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为山区梅州及粤闽赣边区百姓持续提供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
从二甲医院到三甲医院,从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粤东医院在梅州市、梅县区党委和政府的真支持、真投入下,在中山大学的大力支持和中山三院垂直纵向延伸的管理模式下,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三年一个台阶”的跨越式发展。
展望未来,牵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医疗卫生高地,粤东医院将继续勇担新使命,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样本。
成绩斐然
托管以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长期以来,中山大学、中山三院十分关注粤东医院的发展,历任中大党委书记、校长多次来到粤东医院考察调研指导,中山三院更是亲力亲为,将粤东医院纳入医院发展整体规划,作为重要的院区来建设,在人力派出及整个管理方面,采用垂直管理、学科共建,院本部60多个学科与粤东医院共建共享。”中山三院、粤东医院院长戎利民说。
2014年,梅州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念,与中山大学、中山三院签订托管框架协议,将梅县人民医院全权委托中山三院经营管理,并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同时启用新院区。
中山三院全面托管粤东医院9年来,省内一流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人员配置方面,派出了600多名专家,他们到粤东医院或常驻或短期医疗指导工作等,帮助粤东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技术。与此同时,两院区之间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可高效地进行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确保两院区一体化的管理和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依托中山三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近年来粤东医院发展脚步持续加快。当前,粤东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重点打造“感染性疾病(肝病)”“神经精神疾病”“消化性疾病”三大学科群,是梅州唯一一家人工肝治疗和教学培训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肝癌MDT(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粤东医院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国家级创伤中心和国家级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先后引进200多项高尖诊疗技术,并开设了梅州目前唯一一家PICU,以及梅州首家鼾症中心、疼痛睡眠中心、重症康复病房、脂肪肝门诊。
以开设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为例,救治对象聚焦于29天—14岁的危重症患者,是精准医疗的具体体现,是儿科重症救治的核心部分,标志着粤东医院儿科技术水平、重症救治再上新台阶,将推动本地及粤闽赣边区儿童危重病救治事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站在中山大学、中山三院“巨人”肩膀上借力腾飞,粤东医院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颇具成效的“中大·粤东”建设模式,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粤东医院将依托中山大学和中山三院的品牌优势和强大的医疗资源,秉承‘医德至上、博积精勤’的院训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合力打造‘立足梅州革命老区、面向粤闽赣山区,服务三省边区百姓’的区域医疗高地。”中山三院党委书记吴京洪对粤东医院的发展寄予厚望。
勇攀高峰
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
连日来,粤东医院可谓喜事连连。
今年7月,粤东医院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10月,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揭牌同日,该院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大楼也顺利封顶。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后,和记娱乐官网app将努力实现对中山三院‘先进管理全平移、优势学科全复制、科研平台全传承、智慧建设全同步’,把粤东医院全力打造为拥有粤闽赣边区域内最强的感染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学科群,立足革命老区、面向粤闽赣边、服务三省百姓以及集预防、保健、诊疗、康复、教学及科研于一体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标杆典范,成为老百姓心中认可的‘家门口的中山三院’。”粤东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魏波表示。
作为粤东北地区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其在梅州落地,必将对当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少患者异地就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带来积极影响。
以获得“国字号”荣誉为契机,粤东医院正加快完善医院功能布局。
目前,省重点建设项目——粤东医院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项目正有序推进,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功能涵盖感染病救治应急中心、感染病救治检验检查平台、远程医疗诊断信息中心、教学培训中心,配备感染救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医学影像中心、检验中心、传染病病原与微生物实验室等,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增加病床800张,未来最大容量可达到2000多个床位。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大楼建成后,医院整体学科布局也将更加规范,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提高就医效率。
跻身“国家队”行列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储备十分关键。
一直以来,粤东医院将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培育相应的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专业骨干人才和青年人才,为提升医疗服务和技术水平提供支撑。
与此同时,中山三院委派专家担任粤东医院常务副院长,主抓全面管理工作;每月派出不少于20个学科的专家到粤东医院指导,并委派院本部专家担任双聘学科带头人,每月至少一周在粤东医院长期开展医疗工作。同时,粤东医院所有科室均接受本部对应科室的垂直管理,骨干力量赴院本部接受严格的培训学习。
粤东医院有了国家级荣誉称号后,在引进高素质人才时更加具有优势,目前,粤东医院搭建了临床技能中心、中心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等平台,优秀人才引进之后,能够在教学科研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转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慢慢带动相关医疗技术引进。在医院人才建设方面,除了向外引进,还要将本土专家带动起来,这是跨区域医疗帮助最核心的问题,即通过“传帮带”加强本土医疗技术力量,切实掌握医疗技术,提升服务意识,带给当地病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粤东医院积极参与到梅州本地高校嘉应学院医学院的帮扶建设,助力加强本地区医疗人才储备和培养,推动学科发展本土化,为群众未来在家门口享受更高水平医疗待遇奠定基础。
造福山区
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不用舟车劳顿去广州找专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服务,对和记娱乐官网app老百姓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市民李先生说,在粤东医院的就医经历,让他化身“宣传大使”,主动介绍身边人去粤东医院就诊。
以往需要到中山三院才能够提供的诊疗服务,如今在粤东医院一样可以实施,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看好病,极大优化了本地医疗格局,丰富了市民的就医选择,实现了群众“大病不出县”的心愿。
据统计,粤东医院目前的患者群体已覆盖粤闽赣边区,其中20%以上的患者来源于梅州以外的粤闽赣边区,优质的医疗资源不断向外辐射延伸,服务更多的群众,区域影响力与日俱增。
为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加“触手可及”,粤东医院近年来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上狠下功夫,全面推广延时门诊和周末门诊,解决群众工作日就医难题;增设新型特色门诊,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加快推进智慧门诊建设,优化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提高门诊预约诊疗率。
“乡镇卫生院的设备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而且有专家来问诊,不用老人经常往城里跑,方便得很。”在广梅开发区医院(畲江镇中心卫生院),市民周小姐正陪家人进行康复治疗。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老人突发脑梗,在粤东医院进行了手术后,转入了广梅开发区医院,如今恢复得很快。
近年来,粤东医院先后与梅县区18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通过派驻挂职副院长的形式,全面参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发展和管理工作。同时,搭建并持续完善信息化医疗平台,通过远程诊疗技术,与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并向上对接中山三院,实现了信息化的整体医疗布局,切实为当地群众就医带来更多实惠。
以广梅开发区医院为例,该院自2018年2月起由粤东医院全面托管,在粤东医院的帮助下,广梅开发区医院引进各类学科人才60多名,并通过“百名专家下基层”项目引进两名专家。粤东医院先后派驻160余名专家骨干支援广梅开发区医院建设工作,双方建立起紧密型医联体,从无到有打造学科,完善医疗设备,引进新技术,让广梅开发区医院得到快速发展。
在制定和完善人才培训制度,以及建设现代化多媒体培训室的基础上,粤东医院每月派专家到广梅开发区医院进行“传帮带”业务培训,同时,每年来粤东医院进修的人数明显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人才的技术水平。
“医联体与当前国家医改三维模式相类似,将区域内的大医院与基层医院进行一体化建设,实现分级诊疗,小病在乡镇卫生院解决,中大型疾病到粤东医院,形成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能够间接降低老百姓的就医成本,避免了舟车劳顿,这与国家当前的医疗体制的改革、乡村振兴事业都是密切相关的。”魏波说。●撰文:何苑妮 翁滔华 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数说
●粤东医院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250亩,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规划病床15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
设有门诊大楼、住院大楼、肝病大楼、医技大楼、后勤综合楼、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建设中)及功能配套用房,院内绿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0%
●现有职工1282人
其中正高职称48人
副高职称146人
●中山三院托管9年
输出200余项新技术
累计600多名专家派驻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拥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3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拥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肝脏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含新生儿科)、康复医学科、皮肤科、手术麻醉中心、病理科、检验科、临床药学等20个梅州市临床重点专科
●院内配备价值3.9亿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如64排128层全身螺旋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128排CT)、1.5T磁共振成像系统、DSA、高清超声内镜检查平台、3D内窥镜摄像系统、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流水线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流水线等
●2014年至2022年,医院共有科研课题300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专利20项
(编辑 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