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娱乐官网app

"9+2"省区分站: 广东 香港 澳门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重点

广东两会为它点赞!粤黔“链”动产业协作新天地

日期:2024-01-24 来源:南方网 字体: [大] [中] [小]

  当前,广东两会正在进行中。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3年广东的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个个项目开足马力,一片片园区风生水起。当南海之滨的暖风吹入贵州高原,发展热潮如珠江奔涌向前。广东和贵州,一个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一个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虽相隔千里却因东西部协作“喜结良缘”。

  新的篇章已然开启,粤黔持续深化“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的“4+”合作模式,横向拓展产业链、纵向提升价值链、深向布局人才链,实现三链深度融合、同构同行,闯出产业协作新天地。

  建强产业链,小平台撬动大发展

  新年伊始,春日未至,茶香先知。当北方还是大雪纷飞之时,贵州普安已斟上第一盏春茶,满山遍野都是绿色葱茏,诗意渐浓。在这美丽景象背后是产业的欣欣向荣,是粤黔共建产业园区的久久为功。

  2022年6月,广东·贵州东西部协作粤企入黔共建产业园区“双百”行动正式启动,力争一年引导100家以上广东企业到贵州投资100亿元以上。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粤黔以共建园区为主抓手,遵循“因地制宜、利旧建新”原则,聚力推进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贵州省乡村振兴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粤黔协作共建产业园区99个,其中农业产业园69个,贵州66个脱贫县实现“一县一园”全覆盖,三年来共引导入园企业约995家,实际到位投资349.39亿元。

  在素有“世界茶源地”“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美誉的贵州省普安县,由于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这里的采茶期比国内其他茶产区平均早出15至20天。每年1月春茶开采之际,全国各地茶商都会争先前来抢购。

  然而,链条的“弱”与“短”,会成为产业的“老大难”,本地茶企品牌效益不高、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曾制约着该地茶产业的发展。为此,广东省龙门县与贵州省普安县以茶业作为共建农业现代产业园的主攻方向,除了茶叶种植之外,还开发精品茶业制造车间项目、茶文化展示中心项目,集茶叶交易、物流、检测、研发、电商直播等于一体的茶业综合体等项目,补齐产业短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023年,普安县茶叶综合产值超17亿元,有效带动17000多户农户增收。粤黔同心,点茶成金,在做大做强产业链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的希望。

  这边厢,农业园区发展如火如荼;那边厢,工业园区建设也“不甘落后”。

  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微笑曲线”,两头高、中间低,即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上下游两端。惠州·黔西南州共建工业产业园瞄准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上游引进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等项目,下游引进动力电池回收等项目,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

  贵州省投资促进局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新增广东入黔项目329个,约定投资总额816.18亿元。粤黔以小平台撬动大发展,在园区里种出“致富果”,让产业“一路生花”“链链生金”。

  提升价值链,新产业激发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新促质”是其核心要义。

  同年3月,2023粤黔产业协作大会在深圳举办,现场签约23个项目,签约总金额493.1亿元。在这些签约项目中,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赫然成为关键词。这折射出粤黔协作发展新兴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向技术密集型先进“智”造转变,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行进轨迹。

  开辟新赛道,抢抓新机遇。粤黔这盘“大棋”为何落子新能源、新材料?

  2023年1-11月,广东的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公共充电桩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广东造”,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省”。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的生产线。南方日报记者 张令 摄

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的生产线。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贵州的锰、磷等矿产储量处于全国前列,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也提出支持贵州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

  在碳减排的大趋势下,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成为全球共识。广东拥有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贵州手握资源、政策的“法宝”,两省的珠联璧合是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

  站在风口上,粤黔如何起飞?与形成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相呼应,“4+”合作模式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方面,比亚迪、广汽集团、凯金新能源等广东新能源企业已在贵州投资布局。另一方面,贵州相关企业携手广东科创力量,促进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其中,作为广东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贵州多家企业展开合作,推动新一代锂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锂电池研究团队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内工作。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好风凭借力,另一片蓝海也在崛起。在贵阳高新区,“藏”着一家建立了全球首条类7代触摸屏智能生产线的“小巨人”企业——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该公司起步于深圳,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工控等领域,30%远销韩国、德国、美国、日本、印度、法国等国家。这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一个体现,也是“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合作模式的生动实践。

  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是关键的“助推器”。而粤黔协作发展数字经济,同样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具。

  坐拥丰富的土地和电力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贵州成为了“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排名全国第一。广东的数字经济规模也连续六年稳坐全国“头把交椅”,增加值为全省贡献近半GDP。

  共乘“数字快车”,跑出发展“加速度”,“头雁”的示范作用功不可没。华为、腾讯、华大基因等广东龙头企业纷纷与贵州深入合作,一批数字经济项目先后建成投用。其中,截至2023年5月,仅是腾讯一家公司,就已在贵州引入74家合作伙伴,累计产值超32亿元。

  新产业激发新动能,推动价值链飞跃提升。粤黔从“新”出发,向“高”而行。

  培育人才链,高层次铸就高质量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源头活水。据悉,2023年广东向贵州选派党政挂职干部221人、专业技术人才2192人,贵州向广东选派挂职交流干部432人、专业技术人才3154人。粤黔两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将人才链嵌入产业链,实现产才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产业高质量发展呼唤高层次人才。以高技能人才和高学历人才为主的高层次人才自然成为了两省人才合作的重点。

  近年来,粤黔协作实施“广东技工”工程,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两省产业协作的重点领域,打造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大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黑格订单班”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学习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齿科产品。该订单班由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黑格科技”)与贵州的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考评合格的学生将进入“黑格科技”就业。

  2023年10月,广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当中提到要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种“订单式”技能培训,正是粤黔协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  

  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技能加速转化为生产力。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引进广东的教育集团,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技能人才(西南)实训基地”,每年培养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工程等领域技能人才超5000人次,主要服务广汽集团、比亚迪、格力、美的、TCL等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龙头企业,同时辐射西南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合作上市企业超100家。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运用专业知识,为粤黔两省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安顺经开区贵州得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一瓶瓶金色的刺梨原汁经过灌装、除菌、包装等工序,即将运往全国各地。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刺梨饮品营养丰富,但口感酸涩、保质时间不长曾是困扰他们的一大瓶颈,得益于粤黔科技协作(广州)工作联络站中广东专家的帮助,难题迎刃而解,产品如今深受市场欢迎。

  此外,安顺市9家企业还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6家广州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签署合作协议,柔性引进博士20人、教授13人,为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助力。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粤黔两省紧握人才链的“金钥匙”,合力解锁了建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新通道”。

  同饮一江水,山海一家亲。在新的一年里,携手前行的故事还在继续,粤黔将继续“链”动产业发展,共赢精彩未来。

  策划:何静文 门丽丽

  统筹:陈静

  文字:张治伊

  编辑: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