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娱乐官网app

"9+2"省区分站: 广东 香港 澳门
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分站 > 合作领域

肇港合作为肇庆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日期:2020-04-24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字体: [大] [中] [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迎来高校“办学热”,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选择在此落户。在此资源愈加集中的一线城市难以满足高校扩张发展的需求之际,周边城市可以通过合作办学、承接部分研究机构的方式,实现这些高校资源的转移。肇庆也紧抓这一大湾区高教发展的“窗口期”紧锣密鼓开始行动。

  4月22日,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肇庆市人民政府、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学院在肇港两地远程签署协议,共同筹办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根据协议,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拟选址肇庆新区,定位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将引进香港公开大学先进教育理念、模式和国际化师资,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是肇庆首个与香港高等学府合作办学的项目。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现已进入协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高等教育、科研、医疗和文化项目等领域都有愈加深入的合作。该项目的落地,意味着肇港合作迈出重要一步,为正在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肇庆增添创新发展新动能。

  港肇合作标杆性项目正式启动 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有望明年招生

  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校园选址于广东省肇庆新区,为香港公开大学与肇庆学院联合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应用型大学。其校园及周边占地面积约2500亩,其中建设用地约500亩。

  香港公开大学黄玉山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在肇庆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该项目从交换意向到签订协议仅用了数月的时间,效率之高让人赞叹。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必将是一个合作共赢、优势互补能为港肇合作和大湾区的建设增添亮色的合作办学项目。

  根据此前公布的《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该项目建设单位为肇庆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选址位于肇庆新区西北部的创新与总部经济区,东进大道以南、中央绿轴以东、吉庆大道以北、东涌路以西区域。

  按香港公开大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及需要,香港公开大学(肇庆)主要专业课程拟采用英语教学。香港公开大学(肇庆)项目将分阶段招生,办学首四年计划共招收约4000名学生,再按阶段逐步发展至在校学生约10000名。

  在学科设置方面,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初期将开办创新商学院、创意媒体学院、科技学院及语言、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在不久的将来设立护理及健康学院,根据肇庆市和大湾区人才需求,开办实用本科课程,并在条件成熟时招收研究生。

  在创办过程中,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合作办学双方——肇庆学院、香港公开大学将优势互补、相互支撑、深度互动,在以下两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打造内地与港澳地区合作办学的特色:

  一是探索合作建设ー所人才培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水平应用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公大(肇庆)面向国际应用型大学的前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致力培育具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产业人オ,构建一个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公大(肇庆)教与学均以“应用及专业”为主,强调与当地企业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辅以产业桥接,同时带动地方发展。

  据肇庆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签约后,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将加快申报及建设,力争明年9月招生。

  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加速推进 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初具雏形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肇庆实现追赶型高质量发展的杀手锏。

  2017年9月,肇庆市提出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即到2021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建成10所左右本科以上高等教育机构、30家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处于转型升级期的肇庆清晰的认识到,优质的高校人才,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日渐突显。

  肇庆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主动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推动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新作为大作为,加快推动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着力打造大湾区产业溢出“蓄水池”,着力打造大湾区城市功能“疏解区”,推动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肇庆今年要着力建设10所左右高端应用型大学,充分发挥对肇庆科技发展、创新发展、产业发展以及激发人才活力、城市活力的作用。

  本次香港公开大学(肇庆)的签约,为肇庆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填上一块重要拼图。

  据统计,肇庆目前现有本科高校4所,包括肇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广东理工学院、于2018年升格本科高校的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在建高校4所,即广东肇庆医专迁建并新设为“广东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学院”、广东华航航空职业学院、广东华商学院、华农大珠江学院。此外,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和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两所高校即将启动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引进外援,还是培育本土院校,高端应用型人才都被打上了“着重号”。这无疑是与肇庆的人才需求是相匹配的,要跟上肇庆大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全力打造的三大千亿主导产业集群等发展大计的步伐,人才,尤其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发展所亟需的。

  随着肇庆积极推进本地院校“升本”和引进本科高校的步伐不断加快,肇庆引育并举,高等教育规模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接下来,肇庆将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本身的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突出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一个以研究型导向、应用型带动、职业性发展为原则,与广、深等地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袁义才认为,随着产业升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肇庆把职业学校优势发挥出来,不仅能形成自身不可多得的优势,吸引相关产业在肇庆布局,而且还可以向广州、深圳、佛山等地输送大量技能人才,支持产业发展。

  创新创业生态逐步完善 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作用。鼓励粤港澳高校开展互认特定课程学分等各方面合作交流,从不同角度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作出了制度安排。

  本次香港公开大学(肇庆)的签约,是肇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推动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步,也是肇庆优化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一个缩影。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看来,高等教育只是创新发展体系的一部分。在引进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后,肇庆更应进一步承接好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城市的创新产业资源,补上科研能力的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肇庆对此已有谋划。今年3月举办的肇庆市科技大会提出,肇庆将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平台载体。拥有后发优势的肇庆,产学研三部分齐头并进,同步快速发展当中,创新创业生态逐步完善。

  肇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肇庆将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作为灵魂工程,以“建平台、强主体、促转化、优环境”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和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强市建设不断上新台阶。

  其中,肇庆正以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为主阵地,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平台载体,整合提升“2+4”产业发展核心平台,全力打造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全力提升承接大湾区创新产业落地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建设大湾区创新产业重要承载地。

  今年,西江高新区成功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这一工作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肇庆将全力推动金利高新区、四会高新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以及端州三榕工业园双龙片区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作,谋划创建粤桂合作省级高新区,支持高要、四会、封开、怀集等地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争取此项工作再开新局。

  同时,肇庆还将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坚持外引和内育相结合,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资源,依托万洋众创城、信基创新科技园等平台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在肇庆孵化落地;同时,加大对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60家、总数达到670家。

  在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肇庆将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大型工业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培育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力争2020年新型研发机构增至25家。

  此外,肇庆还将加快构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区”的全孵化链条,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孵化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力争实现国家级孵化器新的突破,确保今年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30家。(记者 余秋亮 李志颖

(编辑 谢伟东)